原本僅在美國境內推動的不打小孩日,漸漸在世界各地發酵,包括臺灣、香港、肯亞、喀麥隆、英國、加拿大、紐西蘭、澳洲、印度、斯里蘭卡等國家,都起而響應。
有的國家這天叫No Hitting Day,有的國家則是No Smacking Day,香港又稱之為「無巴掌日」。
我們臺灣則在2006年通過立法禁止學校體罰,正式以「不打小孩日」來響應國際,呼籲「不打小孩,以手傳愛」,2014年正式加入兒童權利公約,並施行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(CRC)」。
「『不打小孩日』的目的是在使父母停下來想想,認識到有很多正面且非暴力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做出他們希望的行為,並了解到他們根本不需要再打孩子。」彼得紐渥(Peter Newell)「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」反體罰政策相關文件的起草人。
「『不打小孩日』有助於將焦點放到極需關懷的兒童人權和需求上。只有在家和在學校感到安全,孩子的學習才有最佳的效果。懂得不用打來對待孩子的父母也比較快樂。體罰這個壞習慣是可以被戒除的,請共同參與這個教育運動。」娜汀布洛克(Nadine Block) EPOCH-USA的聯席主席,同時是位校園心理學家。
資料來源:大紀元文化網
參考網址 :教育部教育wi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