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兒童能好好長大】
推廣與兒童接觸之職業(醫療、大眾運輸系統及公共場館)的兒童人權教育訓練。 增加公職社工師的聘雇,協助更多脆弱家庭,強化社會安全網。 增加「桃園市青年諮詢委員會」中青少年代表名額至半數,鼓勵青少年提案,並落實青少年之意見 。
【顧兒童也要顧大人】
降低幼兒園的師生比,幼教教師工作壓力降低,孩子可以有較完善的照顧。 桃園市友善職場環境補助延伸至50人以下公司。 以補助鼓勵讓員工請育嬰留停的公司,友善的公司讓照顧者安心請育嬰假。
【性別平權反霸凌】
增設性別友善廁所。 提升教師性別平等知能,減少校園霸凌現象。
【適合兒童生長的城市,一定也適合所有人生活】 市鎮交通減壓,通勤便利,保障各種人車路權,打造無障礙城市空間。 公共空間及交通運輸規劃,友善平權,看見使用者的需求。 建設政策資訊公開透明,自然遊戲共作,打造真正共融的公園。
【小民參政】
設置公共選舉看板,限制選舉廣告刊登的場域,美化市容、減少選舉垃圾及鉅額花費。
【理解兒童後才能善待兒童】
-強化家庭教育中心功能,讓爸媽能跟著孩子一起成長
-改善保母、幼托、幼教工作者勞動條件
-強化公共場館、醫療院所等工作人員的兒童人權意識,減少規訓威嚇
-增設符合青少年發展所需休閒空間,規劃時納入青少年參與。
【行人友善的綠色交通】
-票選行人最心驚膽跳的馬路口,做人行道規劃改善。
-優化公共運輸服務,吸引自駕車駕駛使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,解決塞車問題。
-提高公共運具電動化佔比
【社區防災,為氣候危機做準備】
-促進政府經常更新災害潛勢調查,協助民眾了解自家社區風險及應變
-鼓勵里長及管委會參與防災士培訓,災時社區能在黃金時間自主應變,避難疏散待援
-都市計劃、都市更新時,需優先考量區域的災難潛勢,做好減災規劃,並預留風廊、綠帶,減緩熱島效應。
【低碳政策,環境經濟可雙贏】
-訂定不同產業的減碳目標,檢視政府是否達成年度減碳目標
-為因應產業發展,提高綠能佔比。公有建物如停車場、市場等率先鋪設太陽能屋頂。
-社會住宅優先採用零碳建築,明確規範零碳建物的佔比時程,方能達成桃園市2050年前的淨零目標
-提供社區公設用電診斷,整合社區營造資源,提供社區節能改造處方